第五条 农业技术推广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尊重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农业劳动者的意愿;
(三)因地制宜,经过试验、示范;
(四)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扶持;
(五)实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科研单位、有关学校与群众性科技组织、科技人员、农业劳动者相结合;
(六)讲求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第二章 机构与人员
第六条 市、区(市)县、乡(镇)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农业、林业、畜牧兽医、水利水产、农业经营管理和农业机械管理等技术推广机构(以下统称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在基层的事业单位。
第七条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行政领导和综合、协调、监督等行政管理;区(市)县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负责政策、业务指导,在征得乡(镇)人民政府意见后,任免其主要负责人。
第八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是:
(一)参与制定农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农业技术的专业培训;
(三)提供农业技术、信息、流通等服务;
(四)引进农业新技术,建立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工作;
(五)指导下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村农业技术服务组织、群众性科技组织、农民技术人员、农村科技示范户的农业技术推广活动。
第九条 村应建立群众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指导下,宣传农业技术知识,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措施,为农业劳动者提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第十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人员编制,按国家编制管理有关规定核定,专编专用,任何单位不得挤占。
第十一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中等以上专业学历或经县级以上农业技术推广行政部门主持的专业培训,考核合格。
第十二条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国家招聘的农业技术人员的经费,由市、区(市)县、乡(镇)人民政府按有关规定纳入同级财政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