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基本农田保护情况。
  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全面规划,合理利用,加强管理,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逐步增加对基本农田的投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培肥地力,改善生态环境。
  鼓励境内外组织和个人对基本农田的农业开发建设进行投资,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六条 县级以上(含县级,下同)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其他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奖励。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基本农田的义务,并有权对侵占、破坏基本农田以及其他违反本条例的行为进行检举、控告和抵制。

第二章 划定

  第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确定基本农田保护的数量指标和布局安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并逐级分解下达。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必须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落实到地块和农户。
  省人民政府对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实行指标控制。具体保护面积由省人民政府确定,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九条 下列耕地应当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粮、棉、油、麻生产基地和名、特、优、稀、新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高产、稳产田和有良好水利条件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以及经过治理、改造和正在实施改造的中、低产田;
  (三)城市和独立工矿区蔬菜生产基地和拟建设的蔬菜基地;
  (四)农业教学、科研、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示范用地和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
  (五)根据需要予以保护的耕地。
  第十条 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分为三级:
  (一)生产条件好、产量高、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划为一级基本农田;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