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条 核发牌证的农机,其驾驶、操作人员必须经农机化技术培训学校或具备相应培训条件的学校培训,并经考核合格,依法取得驾驶证或操作证。
持有农机驾驶证或操作证的人员,应当按规定接受当地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年度审验;审验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从事驾驶或操作。
农机驾驶证、操作证不得涂改、转借、伪造。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所属农机化技术培训学校的领导,改善培训条件,提高培训质量。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任意侵占、破坏或者无偿调拨农机化技术培训学校校舍、场地、设备及其他财产;禁止向农机化技术培训学校摊派和违法收取各种费用。
第十七条 生产、销售农机产品的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技术监督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一)生产、销售伪劣农机产品的;
(二)生产、销售无产品合格证的农机产品的;
(三)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农机产品的。
第十八条 从事农机维修的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农机行政主管部门或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一)无技术合格证书或无修理工技术等级证书的;
(二)未按规定进行年度审验或经年度审验不合格的;
(三)使用伪劣农机产品或无产品合格证农机产品的。
第十九条 推广未经试验、鉴定的农机产品和农机技术的,由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有关责任人员由其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农机驾驶、操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农机行政主管部门处以2000元以下罚款;对涂改、伪造驾驶证、操作证的,同时收缴其驾驶证、操作证:
(一)使用无牌无证农机的;
(二)使用未经检验或者经检验不合格农机的;
(三)使用未按规定年审的驾驶证、操作证的;
(四)涂改、转借、伪造驾驶证、操作证的;
(五)无驾驶证、操作证,驾驶、操作应持牌证作业的农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