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条 城市市区内的命名、更名,由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城市市区外的命名、更名,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山脉、河流、岛礁、沙滩、海湾、洞、泉、沟峪等自然地理实体的命名、更名,由所在地的县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报县人民政府批准。
跨市、县的自然地理实体命名、更名,分别由省、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国内外著名的以及处于边境地区的或涉及两个省、自治区以上的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实体命名、更名,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机场、铁路(线、站)、港口、公路、隧道、桥梁的命名,更名,由其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征求所在地县以上民政部门同意后,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 开发区、示范区、特区、保税区、实验区,农场、林场、盐场、牧场,水库、灌渠、河堤、水闸,名胜古迹、纪念地,公园、旅游度假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命名、更名,由其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县以上民政部门审核后按规定分别报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 地名意义较强的单位及综合性办公楼等大型建筑物命名、更名,由本单位或产权所有人提出申请,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条 少数民族语地名的命名、更名,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申请地名命名、更名,应填写《地名命名更名申报表》,并附文字说明材料。
第十七条 由于行政区划变更、城市改造、修建水库等原因消失的地名应予废止。废止的地名,有关部门应到县以上民政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第三章 地名的使用与管理
第十八条 符合有关规定并经批准的地名为标准地名,标准地名不得擅自更改。
县以上民政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应将批准的标准地名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推广使用。
第十九条 各级民政部门负责编纂本行政区域标准地名出版物;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编纂本系统标准地名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