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市或者县、区人民政府批准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农田。
第五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规划)
本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由市房地局和市农委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并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第六条 (县、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区定界)
县、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区定界,由同级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以及市下达给县、区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确定,并制作1∶25000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经县、区人民政府审定后,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条 (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区定界)
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区定界,由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县、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以及县、区下达给乡、镇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指标确定,并制作1∶2000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报县、区人民政府审定。
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区定界,可不受村、队范围的限制。
第八条 (设立保护标志的经费)
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设立保护标志所需的经费,由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在按照规定提取的业务费中列支,不足部分由同级财政给予补助。
第九条 (土地垦复基金、菜地建设基金的缴纳)
非农业建设批准占用本市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土地垦复基金或者菜地建设基金。土地垦复基金或者菜地建设基金的缴纳标准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条 (耕地的维护)
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维护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有完善的灌溉、排涝设施;
(二)土壤结构疏松通气,土壤养分含量丰富;
(三)适合于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
第十一条 (地力监测)
市农委和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以及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建立耕地地力与施肥效益测网点,定期向市和县、区人民政府提出耕地地力变化状况报告及相应的地力保护措施。
县、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积极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施肥指导,提倡和鼓励施用有机肥料,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第十二条 (监督检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