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批准建设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不得出租、转让。
第二十四条 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两年;确需延长使用期限的,必须办理延期使用手续。
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使用期满后,使用单位或个人应当自行拆除。
第二十五条 村庄、集镇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得妨碍交通和工农业生产,不得损坏古树名木、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公共设施。
第五章 房屋、公共设施、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管理
第二十六条 村庄、集镇房屋实行产权登记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产权、产籍管理,依法保护房屋所有人对房屋的所有权。
房屋产权变更涉及国有土地所有权转移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七条 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村庄、集镇房屋的拆迁管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村庄、集镇的房屋拆迁,应当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按照规划有计划地逐步进行。在已确定搬迁的区域内,不得进行房屋翻建、扩建、改建、抵押等活动。
第二十八条 从集镇收取的城市维护建设税,主要用于集镇公共设施的维护、建设和管理,不得挪用他用;集镇国有土地出让、转让收入,作为专项资金,用于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
第二十九条 在集镇规划区内进行各类建设的单位,应当按规定缴纳基础设施配套费。基础设施配套费必须专项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
基础设施配套费的收取办法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物价、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三十条 鼓励集体和个人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投资建设自来水、煤气、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
村庄、集镇自筹资金建设的公共设施,由其自行管理,自主经营。
第三十一条 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管理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切实保护和改善村庄、集镇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