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工业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11、我省工业科技进步要从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和产品结构入手,把培植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发展名牌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为主攻方向,引导和促进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继续推动“产、学、研”三结合,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推动产业技术更新换代,力争到本世纪末科技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0个百分点。
12、实施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工程,省上以抓好10个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为重点,引导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示范企业要努力形成以技术创新、设施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内容的创新机制。要建立健全科技进步与生产经营同轨决策、同轨运行的企业科技进步管理体制。结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研究制定企业科技进步评价指标体系与奖惩办法,纳入厂长经理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内容,激励企业广泛吸纳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科学地组织生产、销售和服务。各地、各行业也应当组织所属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示范活动。推动全省企业科技进步不断发展。
全省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在三年内普遍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有条件的可以建立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也要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联合协作,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增强研究开发能力。企业要从销售额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技术开发经费,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企业要围绕挖潜增效、提质降耗,在职工中广泛开展技术革新、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和岗位技术比武活动。
加强工业科技进步的宏观指导,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政策,有关部门要定期公布大力推广和限制淘汰的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目录,制定技术引进战略、规划和政策,引导企业科技创新方向。
13、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实施技术更新改造工程,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换代。“九五”期间,结合国有企业改组、改制,集中力量抓好60户骨干企业的技术更新改造,带动一批中小企业为之配套服务,形成一批技术集成与开发能力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具有产业规模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建立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的论证、评估制度,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研究开发、自主创新进行统筹安排。企业重大技术改造、引进项目,要吸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参与技术评估、论证、消化和创新工作。力争到本世纪末,使我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4、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开发新品培育名牌工程。“九五”期间,全省围绕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医药食品、建筑建材、轻工纺织等行业,以延长产业链和提高原材料加工深度为突破口,以科技为先导,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名优产品,开发2000项新产品,争创100项甘肃名牌和国家级新产品,培育5-10个知名度高、在国内外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名牌产品,使全省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5%以上,150种重点产品质量达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
全省各类企业都要立足市场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制定和实施企业拳头产品、名牌产品发展战略,加强中长期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形成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的新产品开发良性机制,努力在主导技术上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落实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允许中长期研究开发投入达到企业销售总额2%以上的一般工业企业执行科技企业会计制度,计提研究开发风险准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