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进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
6、科教兴农是科教兴省的首要任务。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强农科教统筹,强化“星火计划”的示范作用,稳定农业科技机构和队伍,完善农村科技推广、示范、培训和管理四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农业转变,使农业科技贡献率由现在的42%提高到50%以上,确保2000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90亿公斤,农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100元,42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7、围绕粮食生产目标,采取以水地增产为主,水旱并进方针,大力推广10大类先进适用技术,强化技术的组装配套和集成,实施粮食持续增产工程。“九五”期间,灌溉农业区重点推广优良新品种、地膜覆盖、间作套种、模式化栽培、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体系,使保灌水地亩产量达到500公斤以上,水地粮食总产达到或超过60亿公斤,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工程设施的效益;雨养农业区重点推广抗旱良种、土壤培肥、旱农耕作、集流灌溉、地膜覆盖等技术,使1/2的农田亩产量力争达到250公斤以上。
进一步发挥农作物良种的增产潜力,组织科研、生产和种子经营单位,抓好100个农作物良种的繁育与推广,加速农作物种子产业化进程,使主要粮油作物品种更新一次,良种率达到90%以上,增产10%以上。
8、发展农村支柱产业,培育地方财源,实施农村支柱产业增收工程。以畜牧业、林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啤酒原辅料开发等十个支柱产业为重点,力争形成若干个产值上亿元和十亿元的产业和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的农业名优产品。要加大科技含量,大力采用先进适用的种养加技术。根据一县一品的产业要求,抓好100个拳头产品开发,形成区域性支柱产业,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畜牧业要针对农区、牧区和城郊区的不同特点,重点推广畜禽良种、暖棚饲养、青贮氨化、配合饲料和疫病防治等技术,到本世纪末,使全省肉类总量达到100万吨,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提高到35%以上。林果业、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要坚持高起点,加大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名优产品开发力度,提高资源转化效率。
9、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和合作,以推进乡镇企业科技进步为宗旨,组织实施乡镇企业科技振兴工程。即“九五”期间完成1000户企业的技术改造,建立10个省部级“东西合作示范区”和西固、武威、白银城郊、天水北道四个星火技术密集区,建立10个产值超10亿元的主导产业,培育100个科技明星示范企业;每年推广100项先进技术,开发200个新产品,培训200名优秀企业厂长经理,力争本世纪末全省乡镇企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乡镇企业都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资源开发和加工增值为重点,通过东西结合,联营协作,引进消化等途径,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装备,努力提高职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加快新产品开发,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尽快实现乡镇企业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的战略转变。
10、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点和关键技术,组织科技攻关,增加技术储备,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九五”期间要以实现全省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增产目标和增加城乡肉、蛋、奶、菜等副食品有效供给为重点,抓好农作物及畜禽良种选育、中低产田改造治理技术、水资源合理利用及节水灌溉技术、次生盐渍化防治技术、蓄牧业规模养殖及草原改良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集流工程规范化设施化研究、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区域性综合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十三个领域的科技攻关,并取得大的突破。继续强化科技扶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