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条 经营者举办的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等经营活动需要开展广告业务的,应依法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 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经营管理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遵守工商行政、治安管理、消防、物价、税收、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十四条 经营者必须亮证经营,不得擅自改变经营项目、内容和场所等登记事项。因故需要更改的,须报原审批部门审批,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五条 经营者需要聘用从事教练、培训和救护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发给的资格证书。
第十六条 经营者应当维护经营活动的正常秩序,并对经营场所内有关人员的安全负责。
第十七条 对未取得体育经营合格证的单位和个人组织经营性的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等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为其提供场所和其他条件。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体育行政管理部门是体育经营活动的业务主管部门。
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是: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体育经营活动的发展规划;
(二)对体育经营的条件进行审核、登记发证并定期验审;
(三)对体育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发证;
(四)为经营者提供体育技术咨询和服务;
(五)对体育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经营行为。
第十九条 体育经营活动实行分级管理。各级体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分工是:
(一)省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全省体育经营活动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负责对全省体育经营活动管理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监督检查,并审批和主管以下体育经营活动:
1、省以上所属企业事业单位、群众团体以及驻川部队、中央机关在川的直属企业事业单位举办的体育经营活动;
2、省外的省属企业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在川举办的体育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