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条 监理单位执业满两年的,可向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定级。监理单位定级的资质等级的审批权限,按照国家规定执行。监理单位按批准的资质等级承担监理项目。
第八条 监理单位资质等级实行年检制度。年检工作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办理,监理单位应按要求提供有关资料和情况。
第九条 监理单位跨地、市、县从事监理业务,以及省外监理单位进入本省从事监理业务的,应持《建设监理资质等级证书》(副本)和《营业执照》(副本)到监理项目所在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备案。其中省外监理单位应向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监理单位应通过参加招标投标取得监理监理项目。专业性强的项目也可实行委托监理。建设单位可根据需要,委托一个监理单位承担全部监理业务,也可以委托若干个监理单位分别承担不同阶段的监理业务。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该签订书面合同,监理合同应报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合同应有下列条款:
(一)工程监理的范围和内容;
(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三)监理酬金及其支付时间和支付方式;
(四)违约责任;
(五)双方认为有必要明确的其他内容。
第十二条 监理单位应在合同签订后的14日内,提交工程建设项目监理规划。监理规划经建设单位认可后方能实施。监理规划应告知施工单位。
第十三条 实行现场监理制。监理人员必须对施工人员进行跟踪监理,工程关键部位施工时,监理工程师或总监理工程师必须实施现场监理。
监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监理工作职业规范,公正、及时处理监理事务,不得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四条 监理单位在监理过程中,应贯彻设计意图,不得擅自变更设计。发现设计确有不当的,可向建设单位提出修改建议。
监理单位应定期向建设单位书面报告工程监理情况。
第十五条 工程建设项目监理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总监理工程师行使合同中规定的职权,对工程监理合同规定的内容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