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蔬菜生产供应基地建设
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要按“郊区为主,农区为辅,外埠调剂”的方针和“地区合作,互惠互利,联合开发”的原则,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凡有条件的城市,蔬菜产销总量平衡应主要立足于本地,城市本地蔬菜的生产供应量不得低于城市蔬菜供应总量的60%。同时,组织好地区间的协作,联合开发建设生产基地,保证市场的均衡、稳定供应。
大中城市要按百日无雨不旱、日降雨150mm不涝的标准,在郊区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的蔬菜生产基地。到本世纪末,各城市旱涝保收的基本菜地面积应达到菜地总面积的70%以上。要加快农区商品菜生产基地建设,补充大中城市的蔬菜供应。积极在高山、二高山、河谷暖区利用小气候,建立渡淡菜生产基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对有一定基础,已形成蔬菜生产拳头产品、特色产品、名牌产品的地区,实行连片开发,发挥规模效益,力争在我省形成一至二个国家级蔬菜生产基地。
四、加强科技推广普及,提高蔬菜生产水平
积极采取优良品种。开发引进一批产量高、质量优、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新品质,同时,努力培育出更高水平的新品种,扩大繁育,提高良种自给率,到本世纪末,力争培育出3至5个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优良品种。要在省内建立一批不同层次的良种繁育基地,全省良种基地建设由省蔬菜生产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制定方案、组织实施并指导管理。要发展蔬菜种子市场,以武汉为中心尽快建成我省蔬菜种子贸易中心。
大力推广新的蔬菜生产加工技术。近期围绕解决春、秋两淡季的蔬菜生产供应,重点发展保护地栽培新技术,大力推广地膜、塑料大中棚和遮阳网。力争到本世纪末,全省地膜、塑料大中棚和遮阳网的应用面积分别占常年菜地面积的50%、30%和20%。推广蔬菜无公害栽培模式和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模式。加强蔬菜储藏、保鲜、加工、包装新技术的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
建立和完善蔬菜科技推广体系。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应把蔬菜科技推广工作列为重要内容,统筹安排。大、中城市应建立专业蔬菜技术推广站,统一协调蔬菜技术推广和生产指导。专业蔬菜生产乡、镇的农技推广站应主要从事蔬菜技术推广工作。蔬菜科技人员要努力为蔬菜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优质服务。要大力加强菜农科技队伍建设,建立蔬菜科技示范户,培养科技种菜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