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北省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规定

  (二)无劳动能力的;
  (三)无生活来源的。
  法定抚养义务人,是指依照《婚姻法》、《民法通则》规定负有扶养、抚养和赡养义务的人。
  第七条 确定五保对象,应当由本人申请或者由村民小组提名,经村民委员会审核,报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发给《五保供养证书》,并建立档案。
  《五保供养证书》由省民政厅统一印制。
  第八条 五保对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村民委员会核实,报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停止其五保供养,收回《五保供养证书》:
  (一)有了法定扶养义务人且法定扶养义务人具有扶养能力的;
  (二)重新获得生活来源的;
  (三)年满16周岁且有劳动能力的。
  五保对象虽已满16周岁,但仍在校学习的,可继续享受五保供养。

第三章 五保供养内容

  第九条 五保供养的内容包括:
  (一)供给粮油、燃料和水、电;
  (二)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三)提供符合基本条件的住房;
  (四)及时治疗疾病,对生活不能自理者安排人员照料;
  (五)妥善办理丧葬事宜;
  (六)五保对象是未成年人的,要依法保障他们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条 五保供养经费包括: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费(含水、电费)、医疗费、安葬费、管理和护理等工作人员的报酬及福利院,敬老院(以下均称福利院)必需的管理费、维修费、设备添置费。
  第十一条 五保供养标准,不应低于当年当地村民平均收入水平。具体标准由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章 五保供养形式

  第十二条 对五保对象实行集中供养或者分散供养。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要积极创造条件,依靠集体和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资兴办福利院,集中供养五保对象。
  第十三条 福利院应当实行民主管理,文明办院,建立健全各类人员职责和各项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要逐步改善供养设施,添置供养设备,组织五保对象开展文化娱乐和康复活动,建立五保对象健康档案,定期为五保对象检查身体。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