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视基础性研究,培养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14、根据我省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一定科技优势和应用前景,对新兴产业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课题,集中力量重点攻关。“九五”期间,省里将通过增加自然科学基金,加大对基础性研究课题的投入,同时支持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础研究计划和“攀登计划”,多渠道予以经费资助。
15、要造就一批进入国内乃至世界科技前沿的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根据我省的基础和需要,选择若干重点领域,有计划、分步骤地培养跨世纪科技人才。到本世纪末,实现每门主要学科有一批50岁以下的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16、实施科教兴皖战略是广大科技人员进一步施展才干的大好机遇,同时也对科技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科技界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求实创新、拼搏奉献、团结协作精神,树立粮好的科学道德风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率先垂范;要发扬光大象征着安徽风貌的“黄山松精神”,共同塑造安徽勇于创新、锐意改革、团结奋斗、百折不挠、快速发展、力争上游的形象。
六、推动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17、结合我省实际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制定好社会发展科技规划。认真贯彻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用科学技术控制人口增长,实现5年内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的目标,同时搞好优生优育优教。大力开发和推广清洁能源、清洁生产、污染治理技术及其装备,加快淮河、巢湖水污染的治理,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开展工业“三废”的综合利用,抓紧两淮煤矿塌陷区的综合治理,合理开采、节约利用淮北地下水资源。高起点地科学规划和开发黄山、九华山等旅游资源,重点解决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组织森林绿化科研示范,开发城市、城镇绿地栽培和保护技术。要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的研究,建立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继续办好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星火技术密集区、小城镇建设试点区,用科学技术促进经济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七、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科技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18、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研究开发与工程设计、生产建设相结合,科技机构与企业相结合,建立科研、开发、生产、市场紧密结合的机制。由政府财政支持的科研院所要进一步精简。按照“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优化科技系统结构,分流人才。省属开发型科研机构,或以“产学研”联合形式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或整建制转型为科技企业,或进入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或通过联营、参股、控股等形式组建科技企业集团,或通过所与所之间的联合促进结构优化。同时,科研机构要保留一支精干队伍,从事基础性研究、高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活动。对公益型科研机构要扩大改革经费投向的试点,以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要支持和依靠中央在皖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建设一批具有安徽特色的科研中心、重点开放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基地。鼓励企业自办技术开发中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帮助其理顺产权关系,完善内部管理,开发高新技术产品,扩大产业规模。
19、加强农业科研机构的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科研、开发、推广三个层次的合理配置。省属农业科技机构要以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指导全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主,着重解决我省全局性、关键性的农业科技问题。同时要深化改革,稳住一批骨干力量,从事应用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放开大多数科技人员,从事科技开发、科技服务和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活动。地市农业科研机构主要从事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二次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构成区域性科技成果扩散中心。县、乡级科技机构主要以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为主。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协会和专业技术研究会等服务组织,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