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经济合作:到2000年,全省当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金额11亿美元,对外承包劳务实际完成营业额10亿美元,期末境外劳务人数4.4万人,分别比“八五”期末增长65%、96%和102%。
旅游及其他服务贸易:到2000年,全省旅游外汇收入5.8亿美元;外汇金融业务、涉外保险、港口及货运、广告咨询等其他服务贸易外汇收入6亿美元。
开发区建设:到2000年,建成以苏州工业园为代表的1-2个在世界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开发区,建成一批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开发区,全省开发区整体水平处于全国前列;各类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自营出口占全省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50%和20%。
二、加快对外贸易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3.外贸出口从数量型扩张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把出口增长方式从“以量取胜”、“质低价廉”的粗放型经营转到“以质取胜”、“以技取胜”和“规模效益”的集约化经营轨道上来,确保出口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实现外贸出口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
4.大力扶持出口主导产业。根据产业政策和自身优势,确定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若干出口主导产业,通过政策扶持,逐步形成各地的出口主导产品群。在提高产品档次、质量、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方面上一个新台阶。积极实施出口商品名牌战略。
5.加快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科技为先导,用现代科技武装轻纺等传统出口产品,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重点发展机、电、仪、化等技术密集型产品,大力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加强质量管理,努力培育一批出口拳头产品。大力发展技术贸易,到2000年,当年技术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8%。
6.积极实施多元化战略,提高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两种资源的水平。巩固和发展传统出口市场,大力开拓亚太和周边国家、东欧及独联体、拉美、中南非等市场。广辟贸易渠道,继续扩大一般贸易,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积极开展易货贸易和边境贸易。走内外贸结合的路子,提高外贸企业经济效益。着力推进大型企业集团与外贸企业的优势互补,把规模优势转变为现实的出口优势。
7.继续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加快与国际贸易体制的接轨。积极推进外贸企业的集团化、实业化、国际化进程。以具有较强实力的外贸企业为龙头,组建集贸易、生产、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商社;以大型出口生产企业为主体,组建具有贸易、生产、开发、投资等综合功能的跨国公司;以资产为纽带,推动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的联合,建立稳定的出口商品生产体系;鼓励外贸企业向海外延伸,真正把海外企业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基地,建立健全国际营销网络;赋予更多的企业外贸进出口自营权;深化外贸企业的内部改革,尽快建立起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加大亏损企业的扭亏力度。
三、促进利用外资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