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
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一九九六年一月七日)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的决定》(中发[1995]8号,以下简称《决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川战略,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出以下意见:
一、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川战略
1、《决定》和全国科技大会,明确了新时期科技工作的大政方针,确立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强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归根到底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关键是抓好科技和教育。全省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都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央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川战略,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手段,以全面实施“科技兴川千亿工程”为突破口,为实现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作出贡献。
2、我省自1990年实施科教兴川战略以来,全社会科技意识不断增强,科技实力、科技水平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推动了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但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我省还未得到全面落实,科技体制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还不够紧密,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使我省潜在的科技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经济建设还没有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对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3、实施科教兴川战略的总体要求是:坚决贯彻党和国家有关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对科教兴川(兴市、兴县、兴行业)实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加快形成经济、科技、教育密切结合并相互促进的机制,切实组织科技主力军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努力增加科技投入,不断提高“科技兴川千亿工程”的实施质量,全面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我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培养造就跨世纪的科技人才队伍,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4、实施科教兴川战略,全面推进科技进步的基本目标是: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体制;农业、工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应用取得重大进展,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到2010年,新型科技体制更加巩固和完善,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科技实力大为提高,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
二、全面推动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现代化进程
5、坚持把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放在全省科技工作的首位,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农村科技进步要围绕“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方针和“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的思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大科技兴农力度,争取到本世纪末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
6、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攻关,为实现全省“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提供强大的农业技术支撑和储备。集中优势力量,在农畜新品种选育、病虫害与自然灾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和科学施肥、农副产品加工及综合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对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领域,力求取得重大突破。实施种子工程,重点抓好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甘薯六大作物及优质瘦肉猪的育种攻关,分别建立育种中心。到本世纪末,选育出一批高产、优质、抗逆农作物新品种、新组合和优质瘦肉猪优良配套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