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关天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的决定
(内党发〔1996〕6号 1996年1月18日)
农区(包括半农牧区、城矿郊区和林区,下同)畜牧业是我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中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重要基础产业。为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提高畜牧业整体水平,增加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加快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达小康的进程,必须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为此,自治区党委、政府特作如下决定:
一、加快农区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畜牧业取得了连续十一年丰收,连续七年牲畜总头数超过5000万头(只)。1995年牧业年度,全区牲畜总头数达到了6065.71万头(只),创历史最好水平,畜牧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农区畜牧业发展也很快,牲畜总头数由1990年的3109.1万头(只)发展到3331.29万头(只),增长7.2%,占全区牲畜总头数的58.33%;肉类、毛绒、鲜奶和禽蛋的产量分别占全区的79.4%、57.4%、55.1%、和97.4%。农区畜牧业已成为相对独立的产业,成为全区增加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工业、繁荣市场、出口创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支生力军,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二)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很多。一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发展畜牧业高度重视,各族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不断高涨;二是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的蓬勃兴起,带动和促进了农区商品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三是农区拥有大量的剩余粮食、农作物秸秆和其它农副产品,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将形成发展畜牧业的巨大潜力;四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畜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制约农区畜牧业发展的因素。主要表现是;投入不足,缺乏加快发展所必需的启动资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水平较低;科教工作不适应发展需要,畜牧业科技含量不高,等等。
二、发展农区畜物业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三)指导思想:以小康目标统揽全局,遵循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加大畜牧业的比重,走种养加、贸工农(牧)一体化的路子,坚持农牧并举,依靠科教兴牧,实行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努力增加畜产品的有效供给,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稳步实现农民达小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