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

  第二十六条 各级教育,劳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应当创造条件,依靠社会力量,开展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培训单位对残疾学员,应当减免学费。
  有残疾职工的单位,应当重视和加强以简短残疾职工的职业技术培训。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所在单位,应当对
具有接受文化教育能力的残疾人开展扫除文盲教育,鼓励残疾人自学成才。
  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要求合理设立盲、聋哑和弱智学校(班),开展残疾人特殊教育。
  第二十九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有计划地培训特殊教育师资,提高特殊教育师资质量和教学水平。
  有条件的高、中等师范院校应当开设特殊教育专业或特殊教育师资班。
  第三十条 特殊教育教师和手语翻译按国家规定享受特殊教育津贴。
  第三十一条 残疾人教育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并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加而逐步增加。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项补助款,用于发展残疾人教育。
  依法征收的教育费附加,应当安排不低于2%的比例用于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

第四章 劳动就业

  第三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进行统筹规划,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地安排残疾人劳动就业,并采取优惠政策予以扶持,使残疾人劳动就业逐步普及、稳定、合理。
  第三十三条 鼓励社会组织通过举办残疾人福利企业、工疗机构、按摩医疗机构和其他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应当对残疾人福利企业事业组织和城乡残疾人个体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的等方面给予扶持,税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免税收。
  第三十四条 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工商行政管理、税务、金融、城建等部门应当对其给予照顾。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