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吉政发〔1995〕55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各直属机构:
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为落实全国社会发展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快我省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步伐,特作如下决定:
一、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今后5年,是我省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分三步走的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要统一认识,抓住契机,把我省社会事业发展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保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把发展社会事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本地区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社会发展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社会发展报告制度,把它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二、本世纪末我省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
到本世纪要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事业发展机制,形成全社会办社会事业的局面,社会事业有较大发展,社会环境有明显改善,基本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各项具体目标为: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继续坚持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坚持“三为主”,实行“三结合”。重点做好广大农村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少生快富文明村、户达到70%和80%。强化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加强服务网络建设,全面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全省总人口控制在2760万人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3‰以内。
--科技、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面贯彻“科教兴省”战略,推动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办好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要达到200亿元。提高国民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份额,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教育事业要努力实现《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适度发展高等教育,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效益,促进各类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省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高标准扫除剩余文盲。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14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40万人。
--努力发展卫生、体育事业。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建设,农村卫生“三项”建设任务达到“一无三配套”,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体育工作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争取我省参赛项目在18届冬季奥运会上升国旗、奏国歌。进一步加强体育场馆建设,创建一批体育先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