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条 对赔偿案件中的受害人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鉴定,应到法定鉴定机构进行;没有法定鉴定机构的,应到县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医疗单位进行。
第十三条 对申请人及有关人员作调查询问时,可根据需要下达调查询问通知书,并制作调查询问笔录,被调查询问人校阅后,签名或者押印。
第十四条 赔偿义务机关直接受理的赔偿请求案件,对依法已经确认或者经审理确认有
《赔偿法》第
三条、第
四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应当给予赔偿。
第十五条 赔偿义务机关进行赔偿,可以与赔偿请求人就赔偿事项、赔偿方式及赔偿标准等在法定范围内进行协商。经过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制作行政赔偿协议书。协议书应载明下列事项:
(一)赔偿请求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赔偿义务机关的名称、住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三)请求赔偿依据事实和理由;
(四)双方自愿达成协议赔偿的方式及标准;
(五)履行协议的期限;
(六)协议发生法律效力的条件;
(七)协议人签名或者盖章;
(八)制作协议的年、月、日。
第十六条 赔偿义务机关进行赔偿经过协商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当制作行政赔偿决定书。行政赔偿决定书应载明下列事项:
(一)赔偿请求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赔偿请求的具体要求、事实根据和理由;
(三)赔偿义务机关认定的事实、理由,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范性文件;
(四)赔偿的标准、方式;
(五)实施赔偿的期间;
(六)不服赔偿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期限;
(七)作出赔偿决定的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