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受理并审查赔偿请求;
(二)审查被认为侵权的行政行为是否合法、适当,并就此提出意见;
(三)对依法应当赔偿的案件,提出具体赔偿方式和赔偿标准;
(四)了解、研究行政赔偿工作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向本机关领导提出改进行政执法工作的建议。
第七条 赔偿请求人向赔偿义务机关要求赔偿的,应当依照
《赔偿法》第
十二条的规定提出申请。
第八条 赔偿义务机关受理赔偿案件,应在收到赔偿申请书之日起10日内对赔偿申请进行审查,并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决定受理,并以赔偿义务机关的名义向申请人发送受理通知书。
(二)对申请书不符合要求或者材料不足应补充有关材料的,应以行政赔偿审理办公室的名义将申请书发还请求人,限期补正。补正后决定受理的,以收到补正后申请书之日为收到申请日期。过期不补正的,视为未申请。
(三)对不具备法定条件的,以赔偿义务机关的名义裁决不予以受理,并将不予受理裁决书发送申请人。
第九条 赔偿义务机关的行政赔偿审理办公室对依照
《赔偿法》第
三条、第
四条的规定,需要立案办理的案件,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经本机关主管领导批准后立案。
第十条 赔偿案件调查取证应当有两名以上的案件承办人员参加。下列证据经查证属实后,可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
(一)行政机关职权行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证人证言;
(五)视听资料;
(六)申请人陈述;
(七)现场勘验笔录;
(八)检验、检定或者鉴定结论。
第十一条 案件承办人员进行现场勘验检查,可以根据需要邀请有关专业人员参加,并通知申请人到场;申请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场的,承办人员记录在案,不影响勘验检查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