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90年代,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以提高效益和农民增收为重点,确保到2000年全省农民从总体上过上小康生活。其基本要求是:(1)在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和“科技兴农”的基础上,“三高”农业有显著进展,农产品质量档次有明显提高,粮、棉、油、猪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满足省内需要,并更多地销往国内外市场;(2)在提高农业集约化、基地化、系列化水平的基础上,使二、三产业的发展基本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3)在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基础上,使小城镇建设适应农业人口非农业化转移的需要。
(四)实现这一任务的关键是:建立一个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的政策支撑体系,使农业综合开发、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三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五)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增长,支持主要农产品产量、品种、质量上新台阶,需要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是:(1)延长耕地承包期,继续稳定并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特别注意引导和培育30-50亩规模的专业户发展,鼓励探索“五荒”资源使用权依法有偿租赁、转让、拍卖。(2)积极发展农村交通、科技、信息、咨询等基础设施和各种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国家、集体和民办三级服务网络。力争实现县县有服务中心、乡乡有服务站,鼓励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向系列化、专业化和企业化方向发展。(3)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组织结构,支持和鼓励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展,提倡和推广“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支持各地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三高”农业发展的生产组织形式。(4)积极培育农村市场。要探索和发育生产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和完善粮食专项储备、粮棉油收购保护价、粮食风险基金及其他农产品生产和交换的保护制度。(5)切实保护耕地,建立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稳定粮、棉等农作物播种面积。(6)减轻农民负担,积极推行农民负担手册制,把农民负担控制在不超过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以内。(7)建立和完善全省农村经济信息咨询和预警体系、灾害性天气预报、防洪、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体系。加强农业保险,逐步完善农业风险补偿制度。(8)建立一个以国家投资为导向、农民投资为主体、信贷投资为支柱、吸引外资为补充的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投入体系,增强农业投资和对外开放的力度。(9)省和各级政府要逐年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主要用于水利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农用工业,同时引导农民增加生产投入,鼓励利用外资发生农业。(10)调整农村教育结构,鼓励和支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增加农业技术教育的内容和比重。加强农业科研、农业教育、良种培育和技术推广等方面的工作,切实改变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严重流失的状况,广泛开展科教兴农活动,组织好重点科技成果和丰产技术操作模式的推广运用。(11)继续组织农业综合开发。依据在“山上再造一个江西”的目标,大搞山水资源开发,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采取工程立项、系列开发等方式,支持各地进一步调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养殖业和林果业的布局,鼓励农产品尤其是名、特、优、新农产品规模生产和系列开发。(1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省地市县政府每年要安排一部分资金,专项用于帮助后进村启动村级集体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