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由于劳动者本人原因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未提供正常劳动的,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二)由于用人单位濒临破产或者其他外部原因而停产或者开工不足,造成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无法提供正常劳动的,经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但应当发给基本生活费,具体办法由省劳动行政部门商有关部门制定。
第七条 最低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下列各项费用不得作为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
(一)加班加点工资;
(二)中班、夜班、高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环境条件下工作的津贴;
(三)用人单位通过贴补伙食、住房等支付给劳动者的非货币性收入。
第八条 最低月工资的测算办法:
当地上年度人均最低月生活费用支出乘以平均赡养人口系数,加上一个调整数。调整数主要综合考虑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和实际工资增长水平等因素。
最低月工资标准应当高于当地失业保险金标准或者社会救济标准,低于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各级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应当及时提供准确的确定最低工资标准的统计数据。
第九条 最低工资标准按下列程序确定:
(一)省劳动行政部门会同省总工会、省企业家协会、省工商联等单位、根据前条规定测算全省平均最低月工资标准,并确定若干个档次的最低月工资标准,报省人民政府审定公布;
(二)各行政公署和州、市人民政府根据省人民政府确定的最低月工资标准档次和实际情况,决定本地区各县(市)的的最低月工资标准,报省劳动行政部门审定后公布。
第十条 各级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组织实施,有权对用人单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由劳动行政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用人单位有义务向劳动行政部门提供劳动者工资发放情况的资料。
第十一条 工会有权对用人单位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发现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有权要求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处理。
第十二条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最低工资发生争议,按照国家劳动争议处理法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