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方向是实行政事分开,推进事业单位的社会化,使事业单位成为面向社会服务的独立法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改革的重点是严格控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大力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经费上实行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撤并压缩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事业单位,将一批有条件的财政全额拨款单位转为定额补助,定额补助的转为自收自支,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单位进行企业化管理或改办为企业,促进事业单位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
我省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搞好“一化、三改、五定”。一化就是推进事业单位社会化;三改就是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管理办法,改革经费渠道;五定就是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定人员结构、定经费来源。通过改革,切实完成财政拨款的事业编制精简10%的任务。
机关后勤服务体系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向社会化、企业化转变。第一步,后勤服务工作与机关在机构、编制、经费上脱钩,独立核算,实行有偿服务;第二步,要保证为机关服务的前提下,逐步向自收自支的企业化经营实体过渡;第三步,打破部门分割,实行区域联合,实现社会化服务,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经济服务实体。
六、妥善安置富余人员
对于机构改革中富余人员的安排,要同提高工作效率和发展生产力结合起来,既改善机关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又使大批人才转移到需要加强的岗位上去,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其分流的基本途径:一是将部分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成建制的转为经济实体;二是充实加强政法和其它行政执法、监督等部门,充实基层工农业生产第一线;三是鼓励、支持机关干部兴办经济实体或承包领办、创办乡镇企业;四是严格执行离退休制度,到龄即退。凡是接受离退休年龄,本人自愿的可提前离岗;五是清退机关借调人员和临时人员;六是抽调部分干部到企业和基层帮助工作。除上述途径外;各地还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大胆拓宽渠道,探索安置富余人员的新路子。
七、加强领导,组织实施
机构改革关系全局,工作艰巨复杂,必须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分步实施,稳妥推进。各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全面负责同级的机构改革工作。地州市党政机构改革实施方案报省编委审核后,呈省委、省政府审批。全省地州市的机构改革要在1995年基本完成,条件成熟的步子还可以放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