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级省内航道的发展规划由省航道管理机构组织编制,经省交通部门审查,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抄报交通部备案。
七级以下(含七级)航道的发展规划由地(市)航道管理机构编制,经地(市)交通部门审查,报行署、市人民政府批准,抄省交通部门及省航道管理机构备案。
修改已经批准的航道发展规划,必须经原批准机关核准。
第十条 各级交通部门编制渠化河流、人工运河航道发展规划和进行与水利、水电有关的工程设计时,必须有同级水利、电力部门参加。各级水利、电力部门编制河流流域规划和与通航有关的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以及进行与通航有关的工程设计时,必须有同级交通部门参加。
主管部门在编制规划和进行工程设计过程中,应向参加部门提供有关资料,采纳有关部门的合理意见。各方意见不能协商一致时,应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
未按规定邀请有关部门参加编制的规划和进行的工程设计,审批部门不得批准。
第十一条 航道应划分技术等级,确定航道管理、养护和建设的标准。航道的技术等级划分工作按交通部的规定进行。
经批准的航道技术等级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必须报原批准机关核准。
第十二条 建设航道及其设施,不得危及水利水电工程、跨河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安全。因建设航道及其设施,损坏或需搬迁水利水电工程、跨河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给予赔偿、修复或搬迁,但违章工程设施除外。
在行洪河道上进行航道整治,必须符合行洪安全的要求,并事先征求河道主管部门的意见。如意见不能协商一致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四章 航道保护
第十三条 航道和航道设施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破坏。
航道管理机构有权依法制止、处理各种侵占、破坏航道和航道设施的行为。当地人民政府及公安、水利、渔业等主管部门应当支持航道管理机构依法行使职权。
第十四条 禁止下列行为:
(一)在三级航道中心线的两侧各70米,四、五级航道中心线的两侧各50米,六、七级航道中心线的两侧各30米的水域内,设置拦河捕捞网具、有碍船舶航行的其他固定网具或种植水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