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支柱产业的发展必须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分年实施,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全省各地都有发展支柱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就全省来讲,林果业、畜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既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又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和良好的市场前景。要把这些产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集中力量发展。第一年起步,第二年发展,第三年大见成效,本世纪末有更大的发展。1995年起抓好一批投入千万元以上、年产值亿元以上的省列重点项目,三年内达产达标,发挥效益,影响和带动全局。同时抓好地县项目与省列项目的配套,充分发挥整体功能和规模效益。各地都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抓好省列项目配套的同时,确定各具特点的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
制定支柱产业发展规划,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打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界限,按照经济类区和资源分布,组织规模化、产业化、社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坚持统筹规划,全面安排生产、供应、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使产加销、农科教、贸工农有机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一条龙经营。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分年度的实施步骤。要把支柱产业的发展规划同市场体系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同乡镇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作为实施四七扶贫攻坚计划和小康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相衔接。
全省和各地支柱产业的发展,要确定积极可行的奋斗目标。全省农村重点支柱产业1995年总产值达到119亿元,利税达到5亿元;1997年总产值达到146亿元,利税达到11亿元;2000年总产值达到213亿元,利税达到16亿元。各地支柱产业的发展,都要围绕富民强县确定明确的奋斗目标。要把产值、利润和税收的任务具体地分解到每个产业、每个项目和每个企业,分解到每个年度。要制订切实可靠的保证措施。
三、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有利于支柱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
发展支柱产业的指导思想是: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投入,放活政策,依靠科技,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按照这个指导思想,省直部门和各地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支柱产业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个中心任务,增强市场经济观念,改革开放观念,树立自力更生、奋发进取的精神,发扬扎实工作、一抓到底的作风。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从全省和各地的实际出发,把握好改革和发展中的政策性问题,处理好农村经济发展中大的比例关系,保证支柱产业和整个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要正确处理发展支柱产业同粮食生产的关系,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粮食增产是发展支柱产业的前提和基础,粮食生产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要抓得很紧。粮食播种面积要稳中有增,立足于提高单产,不断增加总产。不能因为发展支柱产业挤占粮田面积,减少种粮投入,影响粮食生产。要通过发展支柱产业积累资金,支持和保证粮食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