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上海市体育场所管理办法

  临时占用公共体育场所辅助设施开展非体育性经营活动,由市体委实行总量控制。
  临时占用公共体育场所辅助设施开展非体育性经营活动,不得影响公共体育场所的开放和使用。临时占用期满后,应当恢复公共体育场所辅助设施的原有功能,保证公共体育场所完好。临时占用期满后的两年内不得再次占用。
  第十五条 (临时占用辅助设施的申请和审批)
  临时占用公共体育场所辅助设施开展非体育性经营活动,占用时间为三个月以下的,须向所在地的区、县体委提出申请;占用时间为三个月以上至半年的,须向市体委提出申请。
  市或者区、县体委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十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经批准后,由市体委统一发放《体育场所临时占用许可证》。公共体育场所的经营者在取得《体育场所临时许可证》后,方可按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办理其他申请审批手续。
  第十六条 (非体育性经营活动的经营收入)
  公共体育场所开展非体育性经营活动的收入,应当用于公共体育场所的维修、保养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第十七条 (临时占用辅助设施的补偿费)
  临时占用公共体育场所辅助设施的,公共体育场所的经营者须向市体委交纳补偿费。
  补偿费的标准由市体委提出,市物价局核定。收取的补偿费除用于必要的公共体育场所管理外,统一用于公共体育场所的建设。
  第十八条 (非公共体育场所的建设标准和要求)
  非公共体育场所的建设,应当分别符合下列标准和要求:
  (一)新建大专院校有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和一定数量的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场所;已建大专院校参照此标准,将体育场所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
  (二)新建中学有内含六十米直跑道的二百五十米环形跑道或内含一百米直跑道的四百米环形跑道,并在环形跑道中建有足球场或运动场;有一定数量的篮球场、排球场、体育活动操场、体育活动室等体育场所。中专技校、已建中学应参照此标准,将体育场所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
  (三)新建小学有内含六十米直跑道的二百米以上环形跑道,并在环形跑道中建有足球场或运动场;有一定数量的篮球场、排球场、体育活动操场、体育活动室等体育场所。已建小学参照此标准,将体育场所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