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发的原则
1.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西线开发应放在全省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中的综合平衡
、协调发展的位置上,做到全面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全省在重点建设“五区一廊”的同时,要把西线作为扶贫发展的重点,尽可能把握或控制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间相对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2.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加速西线开发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有所侧重,能快则快,不能齐头并进。从总体上讲,西线地区“九五”期间要量力而行地解决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并围绕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和现有工业的技术改造,上一些“短、平、快”项目,提高经济效益,做到稳定解决温饱,粮食基本自给,财政有根本好转。
3.坚持合理布局的原则。在建设项目选择上,要做到和全省的统一规划相结合,和国家产业政策相结合,和“八七”扶贫规划相结合,和西线地区承受能力相结合。在布局上,突出小区特点,发挥各自优势,避免自成体系,坚持优势互补和联合协作。
4、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西线开发的投入是多方面的,在增加政策投入和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强调西线地区的自力更生和劳务积累。
(二)总体构思
1.开发重点。加速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突出特色,分区推进,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资源开发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总的构思是:抓住一个机遇,实现两个转变,突出三个重点,开发四个资源。
抓住一个机遇。就是要抓住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逐步向内地转移和国家重视贫困地区发展,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机遇,做好规划,上下努力,解放思想,敞开山门,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放开手脚大力引进人才、科技、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使西线开发真正有一个实质性的突破。
实现两个转变。即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经济路子的转变。在思想观念方面,要破除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增强商品经济意识和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能力;要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和习俗,敢于突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条框框,走自己的路;要破除等着“输血”的依赖思想,通过干部培训、引进人才、对口支援、引进技术、劳力输出、定向培养学生等方式提高劳动者素质。在经济发展路子方面,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拓宽思路,当务之急就是要使大量的资源潜力得到释放,力求做到山上搞开发,山下搞加工,山外搞流通,科技创效益,尽快变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变产品优势为商品优势,变商品优势为经济优势。
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抓好农业。要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农民增收奔小康这根主线,加快商品粮、林产品、优质水果、畜禽水产、中药材、高效经济作物等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现有水利设施老化的局面,逐步新建和扩改一批小型水利工程;到本世纪末人平建设0.5亩高产农田,田少地多的山丘区人平建设1亩较高标准土地;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农业实用科技,主要产品基本实现种苗良种化和栽培饲养技术规范化,力争科技效益达到农业新增产值的50%以上;大力开发出一批形成批量的名、优、特、新产品,争取各种农林牧果渔药优质商品基地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大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乡村集体企业,搞好农副产品深度加工。二是突出抓好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九五”期间或再长一点时间的建设,逐步使西部地区的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成为内外连通、进出便利的综合运输体系;邮电通信要在全省统一规划下,以较快速度发展。三是突出抓好科技教育事业。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采取高薪聘请或技术入股的方式,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现有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2000年前要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在办好现有农业职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和普通中专的基础上,重点办好一批有特色的专业技术学校,广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