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安、宝鸡、咸阳等市的城区要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和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入学率达到85%以上。普通高中教育可根据各地需要和可能适量发展。到2000年,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28万人左右。
(四)加强基础教育骨干体系建设,实施“3251”工程。全省重点建设30所示范高中、200所示范初中、500所示范小学和100所示范幼儿园。
(五)有计划地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级分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衔接、比例合理、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本世纪末难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贫困地区,进行小学后分流,发展初等职业教育。
--大部分地区以初中后分流为主,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到2000年,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42万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占高中阶段学生数的比例,全省平均达到60%;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城市达到70%。
--积极发展多样化的高中后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步骤地将少数普通专科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改办为高等职业学校,并可在办学条件好的部分中等专业学校试办高等职业教育班,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应以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要目标。对接受过职业学校教育的毕业生,应根据本人的志愿、条件和可能,给予多种形式的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
--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认真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使城乡新增劳动力上岗前都能受到必需的职业训练。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省政府办公厅已经转发了省教委等部门关于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的意见(陕政办发[1994]121号),各地和各行各业都应认真贯彻执行。
--每个县(市、区)都要建立一两所骨干职业中学或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教育中心可以单独创建,也可以在县办职业中学的基础上建立。全省建成重点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5所,重点职业高中30所,重点技工学校30所。
(六)高等教育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使规模更加适当,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到2000年,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达到16.5万人,其中省属高校4.5万人,并使省属高校专科生比重由56.4%提高到60%以上。
--高等教育要在调整结构和布局,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稳定发展。适当扩大专科教育规模,努力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坚持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在各自层次上办出特色。在培养基础学科人才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的合格人才。硕士生、博士生培养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主要领域的需要,适当扩大规模,到2000年使全省在校研究生达到1万人。
--努力促进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安公路学院等条件较好的高等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国家级重点学科52个,其中省属高校6-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50个,其中省属高校27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