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进一步加强省际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通过广泛发展互惠互利的经济联系,打破地区封锁,扩大省际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要密切同西南地区其他四省区六方的联系,取长补短,按照国家的区域规划共同发展区域经济。鼓励和支持省内各地以本地资源和优势产业为依托,与发达省区及先进企业、科研、教学单位发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对本省企业参加以省外企业为龙头的企业集团,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提高效益,就要给予支持。特别要鼓励不同隶属关系和经济类型的企业之间,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发展多样化的联合经营和配套生产。
7、巩固和发展对外“窗口”。集中力量办好国务院批准的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贵阳、遵义、安顺三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各地州市的重点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小区,深化改革,理顺关系,用足政策,务求实效,为全省扩大开放探索路子、作出示范,并注意吸引境外、国外一些大的企业、财团来投资经营。对我省周边县要切实放权让利,搞活边际经济贸易。加强我省驻省外的各办事处、联络处和在外开办的各种经济实体,使其立足当地,服务贵州,拓展业务,沟通信息,改善经营,提高效益,在扩大开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8、加强重点工程和重点区域建设。采取切实措施抓紧贵阳龙洞堡机场建设;积极支持南昆、水株(复线)铁路建设;争取加快六红、黄织铁路建设;尽快建成贵阳至遵义高等级公路,并创造条件向北延伸;争取贵阳至南宁高等级公路早日开工;争取三年内全省邮电通讯实现“两化三网”的目标。同时,积极开展省内沿路重点区域的综合开发;有步骤地进行乌江干流沿岸地区、攀西--六盘水地区和南北盘江、红水河沿岸地区的资源开发,以及赤水河、清水江流域综合开发立项的前期工作,以配合重点工程建设,扩大招商引资范围。
9、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要把旅游业作为贵州重要的先导性产业来开发,努力发挥其社会经济综合效益。抓紧理顺重要旅游点的管理体制,改进管理办法。采取新的投资受益机制,建立旅游业发展基金,加快基础设拖建设,增强接待能力和创汇能力。尤其要加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和景点建设,下功夫发展富有贵州特色的旅游商品生产,搞好旅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加强内部管理,使我省的旅游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有较大的提高,促进全省的全方位开放。
三、用好政策与改善服务并重,为扩大开放创造良好的环境
10、大力拓宽招商引资的渠道、范围和形式。要本着“互惠互利,甚至让利”的原则,树立引进外部资金“你帮我发展,我让你发财”的观念,敞开大门,提供方便,突出产业导向,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要从我省资源丰富但开发能力不足的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以资源换资金、放市场引资金。采取股份公司、补偿贸易、出售资源、发包开发、“嫁接”改造、租赁设备、承接加工及客商愿意选择的其他形式,大力发展对外合资、合作项目,新增一批三资企业。特别鼓励省外国外资金重点投向我省能源、原材料、交通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及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投向大中型企业技术改造和第三产业的薄弱环节。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要积极予以支持和指导,并在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上给予优先安排。要立足长远,着眼全局,三些合资项目中我省所占股份比例可以灵活处置。有关部门还要精心选择一批投资条件较好、市场容量较大、投资回报率较高的新项目,按照国际惯例做好前期工作,重点进行招商引资。也可以有组织地实行以客方建设--运营--移交主方等经营形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