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推广畜牧业和多种经营先进技术,要紧紧抓住改造传统生产方式这一主线,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要围绕主导产业,筛选确定主推新技术。鼓励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的科技人员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承包。科技推广成效要与科技人员的收入挂钩,对取得显著成绩的要给予重奖,优先晋升职称。针对目前农村技术力量薄弱的实际,要以“绿证”教育为重点,搞好专业技术培训,力争在三年内每个村都有3-5人获得绿色证书,每个屯至少有一个科技示范户。对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在资源承包、贷款扶持、发放经营执照等方面予以优先。
发挥各类科技示范区和试验区的先导作用。省建立的科技示范区和高效农业科技园区,要多安排一些畜牧业和多种经营项目。围绕开发国内外高科技产品,组织联合攻关,多出技术成果,培养技术人才。各市、县也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组织力量,有针对性的搞好科技试验和示范。
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和应用。要进一步发挥传统品种的优势,尽快形成既具有区域特色,又有一定规模的特产品基地。要加快新品种的开发和引进,鼓励从省外国外引进良种,对单位和个人引进的新品种,经过当地主管部门审批,允许自行销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引进品种的检测和管理,防止伪劣种子扩散。
七、加强对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把畜牧业和多种经营摆上重要的战略位置,充实力量,加强领导。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抓好畜牧业、多种经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按照产业化的要求,着眼于发展目标,根据市场预测,规划主导产业的生产基地以及加工、流通等配套设施建设,努力促成种养加、产加销、内外贸、农科教相结合的产业格局。制定规划要广泛发动群众,深入调查研究,进行科学论证。要注重实际,既要有规划目标,又要有可操作性措施,确保规划落实。
各级领导要着眼于扩大开放,加强对市场的研究,提高驾驭市场的能力。要从收集信息入手,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分析和预测,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向农民发布畜牧业和多种经营市场信息。要在搞活省内城乡流通的同时,着重抓好省外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开拓工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开发高档次产品,特别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不断提高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市场化程度。要转变领导方式,运用市场机制指导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生产。大力提倡领导干部按产加销系列分线包产业,乡村干部包户抓项目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要注重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指导工作,在发展畜牧业和多种经营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领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