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各部门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实事求是地确定本地区、本行业分阶段的教育发展目标和年度实施方案,力争提前完成。
四、深化教育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和新机制,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要以教育体制改革为重点,综合配套,分步推进。尽快改变国家包揽办学的格局,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新体制。基础教育在坚持以市、县、乡政府以及村民自治组织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新体制。基础教育在坚持以市、县、乡政府以及村民自治组织办学为主的同时,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其他各种社会力量及公民依法办学或捐资助学;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的统筹,实行以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办学和各方面联合办学、合作办学为主的体制;高等教育要通过必要的政策导向和社会需求的调节机制,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民族地区继续探索符合当地特点的发展教育的路子。
进一步完善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扩大县(市、区)管理基础教育的权限。县级政府在组织义务教育的实施方面负有主要责任,包括统筹管理教育经费,调配和管理中小学校长、教师,指导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统筹、协调和宏观管理。以进行学历教育为主的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原则上由各级教育部门进行管理。进一步理顺学校和政府的关系,落实高校的法人实体地位,逐步建立起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体制,凡属于学校的权限,坚决下放给学校。
加快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逐步实行学生缴费上学,大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制度。1995年抓好试点,1997年大多数学校实行上述新制度。
进一步扩大教育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公派和自费出国留学生的统一归口管理,改进和加强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拓宽渠道,增派各类人员出国留学或进行合作研究。创造条件,吸引出国留学人员学成回国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五、调整教育结构,增强教育主动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从我省实际出发,着眼于提前三年奔小康,建设发达边疆近海省的需要,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在总体结构上,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初、中级人才摆到突出位置,坚持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