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农林特产,首先受益的是广大农民群众,是富县寓于富民之中的富民兴县工程。农林特产收入的绝大部分在农民群众手中,因此,发展农林特产是我省农林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同时,也相应地培植和建立了更多的财源。
(三)大力发展农村特产,发挥区域优势,有利于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商品生产。这样既为发展乡镇企业提供原材料和市场,也为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提供资金积累,带动区域性支柱产业开发。这方面一些兄弟省已实施多年,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我国南部、东部一些省份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步萎缩,部分农林特产原料供应基地西移趋势已经显露,这就为我省发展农林特产提供了机遇和市场。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农林特产提高商品率,可以增强农民商品意识,发育农村市场。
(五)从社会和生态效益角度看,发展农林特产具有保护环境,增加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无污染、无公害等特点,是名符其实的“绿色产业”。
二、优势与潜力
从我省农林特产发展状况和显示的良好态势看,其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一)产品多样。我省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势地貌复杂,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糖分积累。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批质量好,知名度高,市场畅销,发展潜力大的农林特产。其产品主要有:(1)果用瓜类的西瓜、白兰瓜、甜(香)瓜、黄河密;(2)水果类的苹果、苹果梨、冬果梨、软儿梨、锦丰梨、早酥梨、柑桔、杏子、葡萄、桃子、柿子、枣;(3)干果类的黑瓜子、白瓜子、无壳瓜子、百合、黄花菜、核桃、板栗;(4)农产品类的烤烟、桑蚕、啤酒花、花卉;(5)食用菌类的黑木耳、香菇、蘑菇;(6)中药材类的当归、党参、黄芪、大黄、杜仲、甘草、柴胡等。这些都是我省农林特产开发的主要优势。
(二)具有较明显的土地开发优势。全省尚有大面积的荒山、荒坡和可垦荒地,加之几个大型水利工程竣工后,有成百万亩土地适宜于发展农林特产,这些为进一步的开发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三)投资少,见效快。农林特产是我省农村的传统产业,农民便于接受和推广。就大部分地县而言,发展农林特产与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相比较,具有投资少,风险小,受益面大等特点。
(四)已取得初步效益。一些地县党政领导认真总结近年来发展农村经济的经验,在充分吃透县情的基础上,把立足当地资源,大力发展农林特产,当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近两三年内将进入盛产期。这已成为一些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据统计,1993年全省农业特产税(未含烤烟和原木税收)超过50万元的有9个县,超过300万元的有一个县。
三、思路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