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
省农业厅关于在全省组织实施农业
五个牵动性科技项目报告的通知
(皖政办〔1994〕67号)
各行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有关部门: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省农业厅《关于在全省组织实施农业五个牵动性科技项目的报告》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执行。
组织实施农业五个牵动性科技项目,不仅有利于农民增产增收,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而且有利于加速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搞好服务工作,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七日
关于在全省组织实施
农业五个牵动性科技项目的报告
省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很好,粮棉油和畜、禽产品产量在全国居重要位置,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但是,从总体上看,农业资源的开发程度还比较低,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不高。加快科技与农业的结合,促进农业再上新台阶,对全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我厅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在全省组织实施农业五个牵动性科技项目,实现粮棉油稳定增长,促进畜牧业更快发展。现将主要意见报告如下:
一、选准突破口,促进科技与农业的有效结合。依靠科技进步,组织实施既符合群众利益又易于接受和应用的农业科技项目,是实现农业科技经济一体化的一条有效途径。我省粮棉油和农区畜牧业优势明显,在继续加快适用技术推广的基础上,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农业五个牵动性科技项目。
(一)小麦“四、五、六”高产攻关项目。采取综合配套技术,使淮北地区小麦内在品质得到提高,单产由250公斤提高到300公斤,江淮丘陵地区小麦单产由200公斤提高到250公斤,沿江地区小麦单产由15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全省小麦产量由现在的75亿公斤左右增加到90亿公斤以上,净增15亿公斤。
(二)水稻旱育稀植技术项目。组织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年种植面积发展到1000万亩,占常年水稻面积的30%左右,单产提高50公斤,年增产稻谷5亿公斤。以此带动水稻生产水平的提高,力争全省年稻谷总产由现在的125亿公斤提高到140亿公斤以上,净增15亿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