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滇南、滇西、滇东、滇东北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主要交通枢纽和大宗商品集散地,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性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特别是根据我省的产品优势,办好粮食、食糖、茶叶、两烟、橡胶、药材、香料、蔬菜、果品、皮张等大宗农副产品市场。
(3)逐步建立起省级中心市场、区域性批发市场和县级综合市场相配套的生产资料市场网络,组建和完善一批有色金属、石油、钢材、建材、煤炭、机电、化肥等市场。
(4)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山区,要以发展集贸市场为依托,促进这些地区的商品交换和流通,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率。
(5)以三个边境开放城市、西双版纳和边境开放口岸县的边贸市场为依托,扩大对老挝、越南、缅甸等邻国的边境贸易,建立一批面向周边国家的边贸大市场。
(6)各地县应根据本地实际,积极培育金融、劳动力、产权、房地产、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以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
(三)基本原则。
1.以商品市场为基础,重点发展要素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商品市场建设,也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建设;不仅包括现货市场建设,也包括期货市场建设。当前,培育和发展我省市场体系,应继续大力发展各类商品市场,特别是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重点发展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要素市场。只有把要素市场当作重点,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劳动力、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不断地以优化配置方式流向社会各部门,不断地使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相适应,达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的。必须明确,商品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具有基础的意义,没有商品市场的发展,其他市场就缺乏立足之地,所以我们要抓好商品市场,为要素市场的发展奠定基础。
2.市场建设与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市场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建设,它既包括市场运作、交易规则、交易手段、结算方式等方面的“软件”建设,也包括必要的设施和场所、中介机构、监督机构等方面的“硬件”建设。市场“硬件”建设是市场建设的基础条件,各地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资源优势,认真搞好市场规划,把市场建设与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方便群众生活,又美化市容。同时,还要注意市场硬件建设与市场软件建设相结合,克服重硬轻软倾向。
3.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于一体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一方面全省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另一方面省内各县区、各民族之间又存在着十分突出的发展差距。因此全省市场体系建设,必须遵循从实际出发,区别情况,分类指导的原则。对于开发较晚而市场建设有良好前景的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在市场建设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扶持。各地要把市场建设与发展商品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地可视自已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初级市场、中级市场或高级市场,在建设规模上,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不搞一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