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以来,我省从开放的末端走向开放的前沿,集中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使云南的能源、交通、通信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了实现第二、三步战略目标,还需深化改革,适应形势,继续前进。不仅要建设一批民用建筑项目,更要确保建成一批关系到增强国力、造福子孙后代的投资巨大、技术先进的重点工程项目。我省经济建设正在出现一个新的建设高潮,建筑业任务十分繁重,建设市场需求相当旺盛。
我省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另一项任务是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云南省城乡建设事业“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确定到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0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65%以上,10年需建住宅建筑面积3320多万平方米;农村达到每户有一套能满足生活和生产需要的住房,10年需建住房13944万平方米。90年代的城乡住宅建设不仅数量要超过80年代,而且要大力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和建造质量,这就使我省建筑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总之,90年代乃至以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我省建筑业将处于一个需求旺盛、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建筑业的任务是繁重的,市场是广阔的,到2000年,我省建筑业的国民生产总值发展成为百亿元的支柱产业,也是可行的。在振兴云南经济中,它是一个在相当时期内不会衰退的产业。
2、从我省建筑业自身状况看,到本世纪末能够发展成为支柱产业。
我省建筑业在为国家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行业自身也得到较快发展,基本形成了一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拥有勘察设计、建筑安装、建筑制品、机械生产和科研教育的综合能力,能满足能源、交通、原材料等各类工程建设需求的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近百万产业大军。经过40多年,尤其是经历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实践,建筑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建成了鲁布革电站、漫湾电站、昆明机场扩建、昆钢三炼钢、云氮24万吨复肥工程等一大批规模大、技术复杂的现代化大型重点工程和锦化大酒店、昆明国际贸易大厦等高层、超高层大型公用建筑。不少工程的设计、施工水平和建造质量、建设速度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1993年全省施工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09亿元,我省建筑业支柱产业的作用已日益显示出来,初步具备了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基础和条件。
三、发展建筑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在党的十四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以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为契机,以培育发展建筑市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经营机制为重点,加快加大建筑业改革步伐和力度,建立健全建筑业调控与约束机制,逐步建立起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公平合理的价格体系,优化高效的产业结构,充满活力的经营机制,提高整体素质,使建筑业尽快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发展目标:到2000年,建筑业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值)由1993年的39亿元提高到100亿元;人均装备率达5000元/人、8千瓦/人;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达95%以上,其中优良品率达30%以上,设计优良率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