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云南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业建成支柱产业的意见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
 云南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把建筑
 业建成支柱产业的意见的通知
 (云政发〔1994〕184号 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各州、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有关委、办、厅、局:
  《关于加快云南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把建筑业建成支柱产业的意见》,已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加快云南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
            把建筑业建成支柱产业的意见

  振兴建筑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改革开放15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的一贯要求,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自1980年小平同志提出要把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后,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及全国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和八届人大一次会议都提出了振兴建筑业,把建筑业建成支柱产业的要求,为云南建筑业提供了加快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机遇。
  1993年召开的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了《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提出了2000年我省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其中强调在继续发挥“两烟”优势的同时,把冶金工业、电力工业、机电工业、磷化工业、建筑建材业、食品工业、林纸加工、橡胶加工等初步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当前,我省要认真落实贯彻国务院国发〔1994〕33号文件精神,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加快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使建筑业真正成为发展云南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
  一、正确估计和评价我省建筑业在经济建设中的位置,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1、建筑业是促进我省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先导性产业。在经济建设的“六五”、“七五”期间,我省建筑业广大职工艰苦奋斗,建设各类工业项目215个,覆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重要部门,有效地调整并改善了我省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地区生产力布局,加快了农业、能源、交通、通信、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我省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在这10年中,这些物质技术基础形成了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新增发电装机容量69.58万千瓦,原煤开采1053万吨,炼钢38.82万吨,生产卷烟359万箱,水泥生产能力达305万吨,建筑铁路13公里、公路12387公里,形成25.9亿元的全民所有制固定资产,国民收入从1980年的74.92亿元,提高到1990年的351.84亿元,净增276.92亿元,增强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后劲。同时,建筑业还为我省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建筑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也迅速发展壮大,初步成为具有一定物质装备和技术力量的大产业。
  2、建筑业具有广泛的相关和波及效应,建筑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了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在完成工程建筑、城市建设和村镇建设等各项建设任务中,不仅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而且还发挥了先行产业的带动作用。建筑业在其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物料种类多、数量大,在我省建筑业总产值中,物质消耗约占70%左右。建筑业每年消耗水泥约占全省水泥消耗总量的四分之三,钢材占44.3%,原木占32.8%。仅民用工程就消耗建筑材料76大类,1000多种,需要10多个工业部门生产供应。因此,建筑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建材、机械、化工、轻工、钢铁、电子、森工、运输、旅游等许多相关产业的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的投入产出分析,建筑业的完全消耗系数1.76,即建筑业完成1元钱的产值,可以带动各行业增加1.76元的产值,使国民生产总值共增加2.76元。建筑业从1981年到1987年,它的带动力已由全国国民经济五大产业部门中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一位。建筑业的影响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扩大,带动的波及效应将会越来越大。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