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岛内的公路建设,改善岛内交通条件。着重抓好县级建制海岛和重点开发海岛的公路干线改造和建设,提高公路等级,建立海岛公路网。
(二)蓄供水设施建设
解决我省海岛地区供水紧张矛盾,应根据海岛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开发水源,实行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重点解决海岛居民生活用水问题,同时缓解海岛工农业用水紧张状况。要重点抓好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岛水库以及配套供水设施建设。对供水条件特别困难的海岛,要继续采用打深井、坑道井和建蓄水池等多种方式解决水源问题。要拓宽思路,筹措资金,加快嵊泗海域长江古河道地下水的勘探和开发,做好玉环漩门港二期蓄淡围垦的可行性研究、部分沿海大岛从大陆引水的技术经济论证、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和试点等工作。在抓好蓄供水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注重调整结构,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
(三)电力建设
海岛电力供应要实行大陆输电与海岛自发电相结合。靠近大陆的沿海岛屿,要逐步联入浙江电网,保证其供电的可靠性;对远离大陆但与大岛较近的海岛,主要与大岛联网,由小火电厂供电;对其他孤立海岛,主要发展柴油发电机组,相对集中供电;对舟山本岛等有条件的海岛,供电负荷大,拟发展中型火电厂。同时,要积极发展风力发电,抓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八五”期间全省百人以上住人岛屿全部实现通电,并逐步加快电网和电源建设,提高供电水平,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
(四)邮电通信建设
邮电通信建设应适度超前安排。电信业务要积极向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海岛大容量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使海岛电话交换逐步实现程控化。
邮政方面要继续抓好海岛邮件传递业务,力争在所有住人岛设点服务,增加服务网点,实现海岛乡乡设机构、村村通邮路的目标。
海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搞好交通、供水、电力和邮电通信建设,还要高度重视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有计划地建设学校、卫生院、广播电视、气象台(站)等设施。积极抓好渔港建设,基本做到生产渔船避风不出县,补给、维修不出岛。加快发展中小城镇,搞好市政建设和城镇绿化,为海岛的全面开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四、海洋国土的开发和整治
在加快海洋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加强海洋国土的开发、整治与保护,以确保海洋资源的充分、高效和永续利用,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一)围涂开发
我省现有海涂资源430余万亩,是主要的后备土地资源。鉴于我省人多地少的省情特点,围垦海涂增加耕地应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海涂利用应贯彻宜围则围、宜养则养的方针,积极进行开发。
钱塘江河口及杭州湾,要结合河口综合治理,主要进行钱塘江南岸围垦以及杭州湾南岸慈溪海涂的围垦开发。
浙中、浙南沿海,要优先围垦开发开敞式岸段海涂,并以椒江口南、北片和瓯江口至飞云江口之间的永(强)丁(山)海涂,以及鳌江口南片海涂为重点进行围垦开发。在水土资源紧缺的地区,要积极探索结合兴建蓄淡水库,开发港弯海涂的路子。
舟山岛屿地区,要结合港口、能源建设和扩大城镇用地以及发展种养业需要,按照围涂与促淤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围垦开发,努力增加生产和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