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临海型工业
我省沿海港湾众多,近年来交通和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发展临海型工业条件优越。今后要重点发展重化工、电力和出口加工三大类产业,逐步形成重要的工业发展基地。
把宁波滨海地区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重化工基地。宁波滨海地区依傍深水良港,陆域宽广,是发展临海型重化工业的理想区位。要大胆引进国际资金和国际资源,建设一批重化工企业。一是石化企业,以镇海石化总厂为基础,扩大炼油加工能力,使之成为世界上规模较大的炼油企业之一,同时建设60万吨催化裂解等若干个骨干项目;二是钢铁工业,先期建设160万吨北仑钢厂,在此基础上,逐步滚动开发,向建设1000万吨大型钢铁基地的目标发展。杭州湾北岸和温州七里等区域发展临海型工业的条件已基本具备,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在浙中南沿海重点发展电力工业,形成全省性的电力基地。我省电力工业布局重心要逐步从杭州湾沿海地区向浙中南沿海转移,在适宜区域选点建设一批大型港口火电厂和核电站。依托电力基地,加快区域经济开发。
依托沿海经济开发区,集中建设出口加工业基地。我省沿海从北到南依托港口已设立了一批国家级或省级经济开发区,各开发区要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和政策优势,大胆引进外资,大力创办“三资”企业,发展出口加工业。与此同时,开发区以外的沿海地区加工产业也应调整结构,积极发展开放型经济。
根据海岛特点,积极扶持发展海岛工业。主要是水产品加工、修造船和拆船、海洋机械、海洋化工、海洋药物,以及建材、木材等依靠海运大进大出的加工业。
(四)海洋旅游业
海洋旅游资源是我省具有优势的资源之一,开发潜力较大。要根据国际国内需求,以普陀山和嵊泗列岛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为重点,有计划地进一步开发嘉兴的九龙山、南北湖和钱江观潮,舟山的岱山和桃花岛,台州的桃渚、长屿洞天和大陈岛,温州的洞头和南麂列岛等风景旅游资源,把旅游景点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以“玩海水、观海景、吃海鲜、买海货、住海滨”为特色的海洋旅游业,并进一步带动旅游产品生产和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
普陀山、朱家尖和沈家门“金三角”旅游区的开发应突出个性。普陀山系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要注意保护宗教文化氛围,重点发展佛教旅游。朱家尖要突出海岛风光特色,建成海洋娱乐度假基地。沈家门作为我国第一渔港,要大力发展商务、购物旅游。通过上述功能各异的旅游开发,把“金三角”地区建成一个集海岛风光、佛教名胜和渔港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
嵊泗列岛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以“碧海、奇礁、金沙”为主要景观特色,要利用其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改善两地交通条件,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大力发展水上运动和避暑度假旅游,使之成为驻沪外籍人员和国内外游客的游憩娱乐之地。
(五)贸易业
对外贸易与港口海运相辅相成,要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大力发展内外贸易,特别是对外、对台贸易,进而推动港口海运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互促共进态势。
依托港口积极发展进出口贸易和国际转口贸易。要利用优越的口岸条件,努力扩大外贸货源,不断开拓进出口业务,改造、组建一批具有相当经济实力的进出口集团公司,逐步把宁波建设成为华东地区的重要外贸口岸,使温州成为东南沿海的主要外贸口岸之一。结合石油、煤炭、矿石等大型中转储运基地和宁波保税区的建设,积极鼓励、引导发展国际转口贸易,使之逐步成为我省贸易业的重要支柱。
发挥我省的地缘、人缘优势,大力发展对台贸易。要充分发挥现有对台小额贸易口岸的作用,适当增设新的口岸。进一步放宽政策,允许在经批准的台轮停泊点开设商行和交易市场,进行水产品、渔需物资及少量食品、生活用品的交易,使我省对台贸易实现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