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条 反映群体意愿的走访,应当推选代表进行。代表人数一般一至三名,最多不超过五名。
第十五条 精神病患者在病发期间有实际问题需要解决的,应当由亲属、监护人或者受委托人代为反映。
第十六条 患有严重传染病的人,有实际问题需要解决的,应当由其亲属代为反映。
第十七条 信访人在信访活动中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在走访中滋事哄闹、破坏公私财物,侮辱、殴打或者跟踪、纠缠国家行政机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不得占据办公场所,妨害公务,不得在机关所在地滞留露宿;
(二)不得伪造文件和材料,造谣惑众,以走访为名,到处流窜、行骗,不得故意歪曲和捏造事实,蓄意诬告陷害他人;
(三)不得携带枪支弹药、爆炸物、有毒物品和管制刀具等有碍公共安全的器物到接待场所;
(四)不得将老人、病人、残疾人或者婴幼儿舍弃在接待机关和单位;
(五)不得在走访中张贴大小字报,散发传单,告地状,静坐示威,发表煽动性言论,不得挑动或者串联聚众闹事,冲击机关和会场,拦截公务车辆,阻塞交通。
第三章 信访工作机构和信访工作人员
第十八条 市、地、县(市、区)国家行政机关应当建立信访工作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信访工作人员。
市、地、县(市、区)国家行政机关所属部门应当建立信访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
乡镇、街道应当配备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工作量大的应当建立信访工作机构。乡镇、街道都应当设立来访接待室。
国家、省属大型企业或者万名职工以上企业要配备专职信访工作人员,工作需要的可以建立信访工作机构。
第十九条 信访工作机构是代表本机关受理信访的工作部门,其职责是:
(一)受理来信,接待来访,为信访人提供咨询服务;
(二)向信访人宣传
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三)受理上级机关和本级机关负责人转办、交办的信访事项,向本级机关部门和下级机关、部门、单位转办、交办信访事项,并负责督促、检查办理情况;
(四)直接处理、组织或者参与协调有关信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