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积极为改善校办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生活、工作条件办实事。他们的收入要与企业的技术进步程度和经济效益挂钩。对于在校办产业中做出贡献的骨干人员,要及时予以表彰和奖励,以充分调动积极性,鼓励其长期从事校办产业工作。
六、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促进高校校办产业发展
我省高校数量较多,且隶属关系多元化,发展校办产业又是一项多门类的经济实践活动,涉及面广,特别是办科技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工作难度大。因此,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和学校加强对校办产业的领导管理和大力支持,重点是搞好规划、导向、协调、服务和监督工作。
省的计划、经济主管部门要把发展高校校办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四川经济建设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对已具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校办企业,要在流动资金、技改、能源和交通运输等方面与其它国有企业同等对待等。为实现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经批准上的基建、技改项目,应分别纳入省上计划、经济主管部门的管理范围。教育、科技要有重点地推荐项目,并配合计划、经济和银行等部门严格做好项目前期审查工作。
省财政应设立支持高校校办企业周转金,帮助解决校办产业资金紧缺问题。
省经济、财政和省金融等部门要从资金来源上积极帮助、支持省上建立高校科技产业专项贷款和风险基金,用于重点支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开发项目。省政策银行和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重点校办企业的技术改造资金。
高校科技企业可同时享受国家对校办工厂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和待遇。
省财政、税务等部门要认真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高校校办产业的优惠政策,并对所属各级财税部门贯彻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国家的优惠政策能够落到实处。
省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搞好全省高校校办产业的归口管理工作。要经常深入学校和企业调查,及时了解掌握新情况,总结推广新经验,研究解决新问题,要重点抓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用好、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尽力帮助解决校办产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确保高校教学、科研任务的完成,校办企业要少而精,系及系以下的机构一般不得办企业,现已办起来的,要由学校进行清理和统一管理。
各学校要把校办产业工作放在与教学、科研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在宏观管理方面着重抓好以下工作:(1)用人。为企业选配好合格的厂长、经理,既大胆使用,又不放任自流。(2)导向。审定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计划,确定工作目标,把好经营方向。(3)收益分配。企业的收益主要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和学校补充教育经费的不足。享受减免税收政策的企业,上交学校的利润不得低于纯利润的40%;未享受减免税收政策的企业,上交学校利润由学校与企业商定。(4)统一管理。为了加强对高校校办产业的归口管理,彻底改变目前有些学校校办产业管理混乱的现象,各高校都应建立健全有权威的校办产业工作归口管理机构,一般可成立校办产业委员会(或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归口管理全校校办产业的日常工作。要加强统一管理,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
lar_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