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农业投入不足,农业生产缺乏后劲。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大大减少。1990年全省农民人均农业生产费用支出仅为198.59元,比全国低20.9元。1993年上半年,全省化肥、农药、农膜销售量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31.6%、12.1%和26.6%。近年来,农业投入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由1990年的8.8%下降到1991年7.5%,1992年又下降到5.3%。由于投入乏力,导致农业发展后劲不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缓慢,全省粮食产量自1990年突破450亿斤以后,近几年单产、总产增长缓慢。棉花生产出现大幅度滑坡。
5、水资源严重短缺,生产生活用水十分紧张。我省水资源先天不足,天然地表水资源总量仅15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262立方米,亩均占有152立方米,分别为全国平均值的10%和8.5%,是全国水资源占有量最少的省份之一。全省平均年降水量不断下降,由50年代的585.1毫米下降到80年代的516.1毫米,90年代初又减少为475毫米。由于降水量减少,造成自产地表水资源大幅度衰减,1980-1991年12年间,全省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仅94亿立方米。比1956-1979年平均值下降43.7%。入境水量急剧减少,由50年代的99.8亿立方米下降到80年代的26.2亿立方米,30年间减少73.7%。调出可供水量增加,每年经水库调蓄可供给我省而无偿提供给京、津的水量已达16亿立方米。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增加,工业用水由80年代初的20亿立方米,增加到1991年的38亿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由50年代的5亿立方米,增加到90年代的3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近年来全省年超采地下水达30亿立方米。据测算,全省平水年缺水68亿立方米,偏枯水年缺水140亿立方米,预测到2000年,全省平水年缺水111亿立方米,偏枯水年缺水190亿立方米。水资源短缺,不仅严重地影响着我省农业的发展,而且已成为制约工业建设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6、乡镇企业发展水平不高,劳动力转移速度缓慢。我省乡镇企业虽有较快发展,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78-1990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增长速度比全国低2.64个百分点,乡镇企业工业总产值递增速度比全国低3.33个百分点;1991-1992年,乡镇企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的递增速度分别比全国低10.79和8.55个百分点。1992年我省乡镇企业百元产值创税2.8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76元,百元产值占用固定资产原值26.2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7元。1993年全省乡镇企业职工743.3万人,仅占农村劳动力的29.6%,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转移的任务很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