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吉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计委关于加强农村经济重点建设的报告的通知

吉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计委关于
 加强农村经济重点建设的报告的通知
 (吉政发[1994]42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各直属机构:
  省政府同意省计委《关于加强农村经济重点建设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吉林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一日

           关于加强农村经济重点建设的报告

省政府: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推动农业转上高产优质高效的轨道,狠抓农副产品的转化增值,加快农业剩余劳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的战略,加快农村经济上台阶,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市(州),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农村经济重点建设的意见,现报告如下:
  一、加强农村经济重点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农村经济重点建设是巩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需要。建国以来,我省在国家的支持下,动员各方面力量,投入30多亿元的建设资金,进行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农业总产值1993年达到233亿元,今年预计达240亿元以上,为搞好农村经济重点建设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多年来我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承载能力脆弱,远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增加农村经济发展后劲,必须对基础设施进行重点建设。
  (二)加强农村经济重点建设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形成新产业格局的需要。近年来,我省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产业的比重仍占40%多;原料型的初级产品比重大,玉米加工转化的比重只有10%,林业初级产品和原料型产品比重也高达80%多;专业化程度低,以及农产品加工滞后等。优化结构的出路就在于通过抓重点建设,来发展新兴产业,开发新产品,使之逐渐趋于合理。
  (三)加强农村经济重点建设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村经济效益的需要。几十年来我们主要是抓粮食,抓产量,解决温饱问题。目前,农村正处在由温饱向小康过渡的新阶段。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提前三年进入小康的目标,必须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上一批能够带动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变原粮原木等原字号产品输出为精深加工产品输出,这是农民增加收入,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最现实的选择。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