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绿色证书工程”要以科技兴农的方针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相结合,与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相结合,与各有关部门的业务工作相结合,紧紧围绕我省农业区域经济开发和农村奔小康规划的实施,因地制宜,由点到面,逐步展开。
三、目标和任务
“绿色证书工程”的实施范围,包括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业机械、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农村能源和农村环境保护等行业。今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
(一)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省实际的“绿色证书”制度。按照全国统一部置,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我省农村的大多数岗位上初步建立“绿色证书”制度,形成农村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衔接的体系,为建立与现代化农业相适应的农业专业培训和资格证书制度奠定基础。
(二)“八五”期间,培训学员8000-10000人;到2000年,累计培训学员4万-6万人,形成一支活跃在乡村的农民技术骨干队伍。
(三)通过发挥“绿色证书”学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增强服务功能,大力推广农业科研成果。到2000年,使全省农业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广率从目前的30%左右提高到50%左右。
四、实施步骤
我省“绿色证书工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一)从现在起至1995年为试点阶段。省上先在宝鸡、咸阳、西安、渭南四地市,各选择1-3个县进行试点。通过试点探索经验,制定管理办法,为下一步实施打好基础。试点县由本县申请,经省农业厅审查批准后确定。试点县应具备以下条件:
1、县领导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
2、当地文化教育工作搞得好,农民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有率高;
3、区域经济和商品基地建设搞得比较好,群众对学习农业技术积极性高;
4、有专职或兼职教师队伍,有培训设施和培训经费等必要的条件。
(二)1996年至2000年为全面实施阶段。全省10个地市,各确定3-5个示范县展开工作。重点是开展培训活动,发挥持证学员的作用,推广农业技术,引导农民应用科技治穷致富。
(三)2000年以后为完善和提高阶段。用3-5年时间,通过采取措施,使农民技术教育逐步实施规范化、制度化。
五、培训、考试、考核和发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