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分群众卫生意识很低,不良卫生习惯还很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纸屑,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和公共卫生设施,给爱国卫生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四)爱国卫生管理责任落不实。过去一直坚持较好、行之有效的卫生管理“门前三包”和“周末卫生日”活动,实际已经废止。建筑工地周围垃圾散乱,互相推诿扯皮,公共场所不卫生现象无人过问和无人管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得不到认真执行,通过突击活动取得的成果也不能经常巩固下去。
(五)农村卫生工作缺乏相应的政策保证。改水改厕和除四害的筹资渠道不畅,靠国家补助的有限资金难以解决根本问题。1990年我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18.3%,被全国爱卫会亮了黄牌。近年来,虽然做了很大努力,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26.1%,还落后于全国的发展水平。河南省改厕工作已达到40%,而我省仅为5%左右。除四害工作也呈下滑趋势,鼠密度逐年回升,1993年我省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率在全国排第三位,仅次于甘肃、辽宁两省。农村卫生工作的形势比较严峻。
(六)爱卫会办事机构人员少,素质差,职能没有完全理顺,缺乏必要的工作条件,难以适应工作需要。特别在机构改革时期,人员思想不稳定,个别县(市)有削弱爱国卫生工作的现象。
三、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几点建议
爱国卫生工作是建设发达边疆海省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更好地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尽快转变观念,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增强社会卫生意识,把爱国卫生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消除危害健康因素,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保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当前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爱国卫生宣传教育的力度。搞好爱国卫生工作,很重要一条是形成舆论和声势,这是促进全社会参与的主要措施。因此,应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人们的社会大卫生观念和社会卫生意识。实践证明,新闻手段是最有力度的社会监督,所以,新闻部门要增加爱国卫生工作的宣传内容,把爱国卫生宣传当作一项日常工作,密切配合,主动做好。各新闻单位可根据各自特点,或设立专栏和专题节目,或进行专访和追踪报导,要经常有爱国卫生工作方面的宣传内容,弘扬典型,批评时弊,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作用,进行有利的舆论引导和监督。各级政府要给予足够重视,各委员部门也都要落实好自已的职责,主动参与宣传和教育活动,为新闻单位提供典型,提供素材。宣传、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要互相配合,利用多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向广大群众深入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在全省城乡真正树立起以卫生为光荣、不卫生为耻辱的社会新风尚。
(二)增加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增加对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在当前财政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应逐步提高城市卫生费收费标准,以弥补资金不足。公共卫生设施建设要和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垃圾箱、果皮箱要按网点部局和标准保证数量和质量。清洁设施和清运设备按国家规定标准逐步到位,保证能完好使用,不准私借乱派挪作它用。城市小区建设必须有配套的卫生设施,没有配套的不准验收和交付使用,违者应追究责任并按《
吉林省爱国卫生管理条例》、《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
吉林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予以处罚。公共厕所要按标准建设,加强管理,方便群众。总之,要使卫生基础设施跟上城市建设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