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兵人员在接兵期间的表现,由当地兵役机关通报给所在部队。
第四十四条 征兵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索贿受贿,徇私舞弊、弄虚作假、乱收费或者玩忽职守,对工作造成重大损失,以及有关人员为应征公民出具假户口、假学历等伪证的,根据情节轻重,由兵役机关提出处理意见,所在单位或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 应征公民拒绝、逃避服兵役经教育不改的,由县兵役机关提出意见,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由所在的基层单位依法强制其履行兵役义务。
对经教育仍拒绝服兵役的,由县兵役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处相当于当地一名农村义务兵的家属三至五年内享受的优待金总额的罚款,同时所在地区和单位不得将其评为劳模、先进工作者或授予其他荣誉称号;属党、团员的,建议党、团组织给予纪律处分;属非党、团员的,建议党、团组织不予批准接纳为党、团员;属在职人员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留用察看,直至给予辞退或开除公职的处分。
应征公民入伍后逃离部队的,当地人民政府、兵役机关和原所在单位应责令其归队。经教育仍不归队,被部队除名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取消其家属的军属待遇,收缴全部优待金并按本条二款规定处罚。
应征公民在征兵期间扰乱征兵秩序,殴打、谩骂征兵工作人员的,由公安部门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对抵制、阻止应征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家长、亲友和其他直接责任者,由兵役机关提出意见,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依照本章规定所获得的罚款收入,一律上交财政。
第十二章 附则
第四十八条 本实施细则与国家当年征兵命令相抵触的,以征兵命令为准。
第四十九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征兵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实施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