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青岛市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办法[失效]

第二章 保护区划定与规划

  第八条 基本农田保护,应当划定保护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
  第九条 下列耕地应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一)国家、省、市确定的粮棉油菜生产基地;
  (二)水利条件较好、排灌设施完善、土质较好的成片高产稳产田;
  (三)已列入县级市(区)中低产田改造范围内的耕地;
  (四)教学、科研的试验示范用地和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
  (五)享有盛名或具有开发前途的名特优农产品生产用地。
  第十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分为三级:
  (一)一级保护区: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地力上等、有完善的排灌设施、集中连片、产量水平较高的耕地;
  (二)二级保护区:土层较厚、地力中等、排灌设施基本配套、相对集中连片、产量水平中等的耕地;
  (三)三级保护区:前两项规定以外,已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的其它耕地。
  第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应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上一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总量控制指标及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有关规定,提出划定相应级别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方案,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县级市(区)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设置保护标志。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时,应合理预留非农业建设用地。
  第十二条 青岛市和县级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应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一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确需调整变更的,须按原批准程序办理报批手续。

第三章 保护管理

  第十三条 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进行非农业建设的;
  (二)弃耕造林的;
  (三)造坟、挖沙、取土、烧窑等破坏耕地的;
  (四)未经批准开挖鱼塘、采矿的;
  (五)毁坏水利设施的;
  (六)排放可能造成污染的废水、废渣、废气的。
  第十四条 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负责所在村的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承包经营人是该农田的保护人。村民委员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基本农田保护人有开发利用基本农田和制止任何毁坏基本农田行为的权利和义务。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