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条 禁止在航道管理范围内进行引起航道恶化、不利于航道维护及有碍航行安全的种植、构筑建筑物行为及在航道上设置拦河捕捞网具和倾倒垃圾、砂石等废弃物的行为。
第二十八条 禁止在下列通航水域进行对航道造成不利影响的采砂作业:
(一)导致水流分散、流态紊乱和流量分配比例变化的分叉河段的起点;
(二)枯水期助航标志的主航道范围内;
(三)有碍船舶航行安全的弯曲狭窄河段;
(四)跨河桥梁通航水域、水下管线禁止抛锚作业水域;
(五)危及航道设施安全及影响航道整治效果的水域;
(六)涉及水利、水工建筑物及其他设施安全的水域。
第二十九条 沉没在通航水域的船舶、设施或者其他有碍航行安全的物体,其所有人或经营人应立即报告港航监督机构和航道管理机构,并按规定设置标志,或委托航道管理机构代设代管,在港航监督机构限定的时间内打捞清除。
在狭窄的内河航道,沉船、沉物造成断航或严重危害航行安全的,应当立即进行清除,其费用由沉船、沉物所有人或经营人承担。
船舶、排筏在内河浅险河段航行,因违章、超载或走偏航道,发生搁浅、影响通航或造成航道堵塞的,航道管理机构采取疏浚改道等应急措施,其经费由船舶、排筏所有人或经营人承担。
第三十条 在航道内进行工程建设,竣工后须按通航要求及时清除遗留物,并经航道管理机构验收认可;没有清除的,由航道管理机构责成其限期清除。
第三十一条 船舶、排筏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缴纳航道养护费。
经国家批准计征港务费的我省出海港、内河港口、进出港航道的养护费由港务费开支。
第五章 罚则
第三十二条 各级航道管理人员应加强对航道的管理、监督和检查,检查时须持有检查证,佩戴标志。有关部门应接受航道管理机构的检查。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航道管理机构除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排除妨碍、赔偿损失外,可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