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条 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天内向人民政府起诉。当事人也可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又不起诉的,处理决定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七条 在土地纠纷解决之前,当事人必须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扩大,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现状,不得破坏地上附属物。
第八条 对于因土地凭证上记载的四至界线与面积数量不符而发生的争议;四至界线清楚的,以四至界线为依据确定土地权属界线;四至界线不清楚但面积数量明确的,以面积数量为依据,确定土地权属界线。
第九条 对于因土地协议书与批准版图不符而发生的争议,协议书上四至清楚的,以协议书为依据确定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上四至不清楚的,批准版图又没有标明的,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协商确定土地权属界线。
第十条 土地纠纷涉及行政区划界线的,按下列原则处理:
(一)以原海南行政区一九七七年至一九七八年出版的各市、县地图为依据,确定行政区划界线。
(二)荒山、荒地、滩涂等未开发的国有土地,由所在地的市、县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要开发利用的,由用地单位或个人向市、县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行政区划界线同插花村庄使用土地不一致的,以土地使用现实范围为基础,考虑当地人口、用地面积和生产活动习惯等情况,通过充分协商,划定土地使用界线。
(三)超越行政区划界线使用土地的按下列原则处理:
1、一九八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原中共海南行政区委员会、海南行政区公署《关于调整落实林权地界问题的决定》(琼字<1980>59号)公布以前,未经依法批准而开发用于农、林、牧、渔、盐业生产的国有土地,保持现状,不得扩大,当作插花地处理,由所在地的市、县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未经依法批准不得转让或改变土地用途;连续弃荒三年以上的,终止其土地使用权。
2、一九八零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以后,未经依法批准开发使用的国有土地,按越界占地处理。未种上作物的,不得种植;种上短期作物的,收获后将土地退原主(即该土地所在的市、县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种上长期或多年生作物或林木的,可按质论价将作物或林木卖给土地原主,或者实行联合经营,作物或林木更新后,将土地交还原主,或者采取承包的办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