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收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拒付,并可向收费单位的业务主管部门或当地物价、财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第十七条 成立省、地、市、州、县行政事业性收费稽查队伍,由县以上人民政府的物价、财政部门派员参加,负责本地区行政事业性收费稽查工作,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法制机构会同省物价、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违法收费行为:
(一)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制定收费标准的;
(二)经批准收费而不申领《收费许可证》收费的;
(三)擅自扩大收费范围或调整收费标准的;
(四)收费项目或收费标准发生变更,仍按原项目或标准收费的;
(五)未按规定进行年度审验继续收费,或者涂改、伪造《收费许可证》的;
(六)不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或监制的收费票据,或者擅自印发、转让、转借、代开收费票据,或者超范围使用收费票据的;
(七)其他违法收费行为。
第十九条 对本办法第十八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单位,由县以上物价、财政、审计以及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对有第十八条第(一)至(五)项行为之一的,责令立即停止违法活动,将非法所收款项退还原缴费者,无法退还的,予以没收;对越权制定的文件,予以否定;发放了《收费许可证》的,予以吊销;发售了收费票据的,停止发售。同时按国家计划(物价)部门《
关于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处以罚款;
(二)对有第十八条第(六)项行为,以及违反财务管理规定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款项的,依照
国务院《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及有关收费票据和财务管理的规定予以处罚;
(三)对有第十八条第(七)项行为的,根据其性质和情节,参照本条第(一)、(二)项规定处罚;
(四)对受处罚的单位、单位行政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或由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