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浙江省查处生产和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条例[失效]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保护举报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对举报或协助查处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行为有功的,有关主管部门应当给予奖励,并为其保密。奖励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章 查处范围

  第六条 下列行为均属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
  (一)生产、经销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的;
  (二)生产、经销假冒他人商品的产地、企业名称或代号的商品的;
  (三)生产、经销虚构、冒用许可证标志的商品的;
  (四)生产、经销虚构、冒用认证标志的商品的;
  (五)生产、经销虚构企业名称的商品的;
  (六)生产、经销名称与质地不符、以假充真的商品的;
  (七)生产、经销主要指标不符合标准的商品的;
  (八)生产、经销掺杂使假、偷工减料的商品的;
  (九)生产、经销用残次零部件组装,以次充好、以旧充新、所标明的指标与实际不符的商品的;
  (十)经销过期、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十一)生产、经销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销的商品的;
  (十二)其他属于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
  第七条 下列行为,经工商行政管理、标准计量(技术监督)部门或有关业务主管部门明文指出不改正的,即视为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
  (一)生产、经销无标准、无检验合格证的商品的;
  (二)生产、经销限期使用的商品而未标明或未如实标明生产日期和失效时间的;
  (三)生产、经销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而未标明许可证标志和编号的商品的;
  (四)生产、经销未按有关规定标明规格、等级、主要技术指标或成分、含量的商品的;
  (五)生产、经销处理商品(含次品、副品、等外品)而未在商品或其包装的显著部位标明“处理品”(或“次品”、“副品”、“等外品”)字样的;
  (六)生产、经销剧毒、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而未标明有关标识或未按规定提供使用说明的;
  (七)生产、经销未按规定标明产地、企业名称、企业地址和其他项目的商品的。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生产、经销他人注册商标标识。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